(转自“中国高校计算机大赛”官网:http://www.c4best.cn/home)
“中国高校计算机大赛”(China Collegiate Computing Contest,简称C4)是面向全国高校各专业在校学生的科技类竞赛活动,2016年由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教育部高等学校软件工程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教育部高等学校大学计算机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全国高等学校计算机教育研究会联合创办。第一届至四届,参赛人数累计超过10万,影响广泛。
“中国高校计算机大赛”设“中国高校计算机大赛——移动应用创新赛”、“中国高校计算机大赛——人工智能创意赛”、“中国高校计算机大赛——网络技术挑战赛”、“中国高校计算机大赛——团体程序设计天梯赛”、“中国高校计算机大赛——华为云大数据挑战赛”和“高校微信小程序应用开发赛”六大赛项。
赛项一:“中国高校计算机大赛——移动应用创新赛”
赛项通知及规程:http://www.c4best.cn/datacenter/news/detail?id=499&path=%2Fdatacenter%2Fnews%2Fdynamicevents
一、参赛报名
每个参赛队可在竞赛网站(http://www.appcontest.net)完成报名。参赛队员应是高等学校的在册和在校学生。参赛队伍在网站填写报名表,打印后由所在学校(或学院)教务部门盖章,并提交报名表扫描电子版。此外:
1.1提交作品应为参赛成员原创,组委会有权要求提供原创性说明,如弄虚作假,组委会有权取消相应的奖项和奖励,并由参赛成员承担相应后果;
1.2每支参赛队最多由3名队员组成,参赛队员原则上只允许调整一次,最迟必须在复赛提交作品截止时间前以书面形式向组委会提出,获得批准后方能调整参赛队员;
1.3每个参赛队必须有一名教练,最多两名。教练必须是参赛队所属高等学校的正式教师。一位教练可以作为多支参赛队的代表,负责竞赛活动中的指导和联系等工作。教练必须保证所有队员符合本规程的规定;
1.4预报名截止日期为2020年5月15日,初赛作品提交截止日期为2020年5月31日。
二、作品要求
本次竞赛的参赛作品须为具有一定功能的原创性应用程序(App),参赛App应基于iOS系统设计开发,并以苹果公司的产品组合及开发工具为基础。鼓励参赛队伍下载使用Swift语言进行开发。作品主题须紧扣竞赛推荐的应用领域及其他社会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包括但不限于能源、健康医疗、环保、养老、智慧交通、智慧城市、智慧物流、与社会服务相关的物联网、食品安全、与社会服务相关的大数据/云服务等。参赛者可自由命题,自行搜集、获取相关数据,提供解决方案并能在移动设备上实际运行。参赛队伍须将参赛作品上传至本次竞赛官方网站。在上传参赛作品时,各参赛队须按本规程的要求提交参赛作品相关说明信息。
报名截止日期之前,各参赛队伍可随时修改、完善、更新已提交的报名信息。预报名时,只需注册团队信息即可;初赛提交参赛作品时,作品形式包括但不限于 App 简介、App 效果图、宣传海报等;进入复赛的参赛队伍提交参赛作品时,作品形式包括但不限于设计文档、视频等。进入决赛后,参赛队伍可对作品继续进行完善,但不能变更作品主题和内容,并根据决赛要求提交视频和可在移动设备中运行的 App 应用。参赛作品以作品提交截止日期前提交的最后一版为准。进入决赛的参赛队伍在准备作品演示的过程中(决赛参赛作品须能进行现场演示),苹果公司将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
三、评审规则
竞赛分初赛、复赛和决赛三个阶段,评审专家将从评委专家库中随机抽取,秉持公平、公正的原则,组委会将对评审过程进行监督。初赛和复赛均采取线上评审方式,决赛采取公开答辩的评审方式。具体评审规则概述如下:
3.1作品基本参数:30分
(1)功能性
(2)可靠性
(3)流畅性
3.2作品创新与特色之处:40分
(1)设计理念
(2)界面设计
(3)交互设计
(4)选题及其他
3.3前景评估:20分
(1)意义:用户的需求程度
(2)价值:市场的欢迎程度
3.4作品资料完整性和质量:10分
(1)资料齐全度
(2)资料质量等
注意:参赛作品主要成果如非在竞赛期间完成,则酌情减分;每个阶段的成绩不带入下一阶段。
四、奖项设置
本次竞赛的评审结果由竞赛专家委员会审定,并在竞赛官方网站公布。获奖证书由竞赛组委会统一印制、颁发,颁奖典礼在决赛评审结束后进行。本次竞赛具体设置以下奖项:
最具创新奖:1队
一等奖:3队
二等奖:8队
三等奖:18队
专项奖:若干
杰出指导教师奖:由最具创新奖和一等奖队伍指导教师获得。
优秀指导教师奖:由进入决赛的队伍的指导教师获得。
优秀组织奖5名:由决赛和复赛进入队伍最多的学校获得。
获奖结果公布后,竞赛组委会对获奖作品保留10天的质疑投诉期。投诉者应提供真实姓名、单位、联系方式及详细证据以证明获奖作品参赛队伍存在违规行为。竞赛组委会将在收到实名投诉后进行调查。如确认参赛队伍违规,竞赛组委会将取消该队伍参赛资格。
赛项二:“中国高校计算机大赛——人工智能创意赛”
赛项通知及规程:http://www.c4best.cn/datacenter/news/detail?id=559&path=%2Fdatacenter%2Fnews%2Fdynamicevents
一、报名要求
本届竞赛面向中国及境内外高等学校在读学生(含本科、硕博研究生等)。具体要求如下:
1.参赛队员不限专业;
2.可单人参赛或自由组队,每支参赛队伍人数最多不超过 3 人,允许本校内跨年级、跨专业组队;
3.参赛队员必须为高等学校在册在校学生,报名须保证个人信息准确有效;
4.每支参赛队伍须有一名指导教师,且指导教师必须为参赛队伍所属高校在职正式职工;
5.竞赛期间,每支队伍有且仅有一次队员及指导教师个人信息的修正、更换机会。
二、作品要求
参赛作品须围绕人工智能核心技术,探索有具体落地场景的技术应用创意方案,如人工智能技术在工业、农业、医疗、文化、教育、金融、交通、公共安全、日常生活、公益等行业领域的应用探索。竞赛采用开放命题,参赛作品须使用百度 AI 开放平台相关技术并遵循相关设计、开发指南与规范。参赛者应充分发挥创新能力,自由探索应用场景并自行获取相关数据,最终提交具有原创性并能够进行可视化应用展示的参赛作品。
竞赛分为赋能组(EasyDL)与创新组(飞桨)两个组别,每支参赛队伍可根据自身兴趣及技术能力基础任意选择组别参赛,同一参赛队员(队伍)只允许报名参加一个组别。
具体参赛要求如下:
1.赋能组参赛要求
参赛者可自行选择技术创意应用场景,要求参赛作品须使用EasyDL 定制化训练和服务平台(经典版或专业版均可)进行模型训练,通过实现模型到端的集成,生成的模型需要解决该场景下的具体应用或通用问题。
2.创新组参赛要求
参赛者须具备一定的深度学习基础知识,可自行选择技术创意应用场景,要求参赛作品须基于飞桨开源深度学习平台进行深度学习创意应用开发,作品形式包含但不限于算法优化源代码对比、智能终端(如智能手机、机器人、软硬件一体机等)应用等。
3.其他重要说明
百度大脑 AI Studio 是面向 AI 学习者的一站式开发实训平台,平台集成了丰富的免费 AI 课程,深度学习样例项目,各领域经典数据集,云端超强 GPU 算力及存储资源,更有奖金丰厚的精英算法大赛。AI Studio 让 AI 学习更简单,体系化课程开启 AI 学习之旅。竞赛指定AI Studio 和 EasyDL 为官方日常训练平台。参加赋能组的团队,参赛期间发生的 EasyDL 模型调用服务免费。若符合 AIOT、端云结合等场景的作品,在开发创作中可申请使用EdgeBoard 终端计算加速套件或其他指定组件来辅助实现。复赛(区域选拔)期间,组委会将根据作品创意及质量,从全体申请团队中选拔五支参赛团队,在比赛期间为其提供价值 5999 元的 EdgeBoard 终端计算加速套件的使用权,助力创意落地性能效果,若入围全国总决赛还将获得额外加分。注 : 以 上 平 台 相 关 学 习 、 安 装 资 料 均 可 在 竞 赛 官 网(http://aicontest.baidu.com)的学习资料版块中获取。
三、赛制说明
竞赛分为初赛、复赛(区域选拔)、全国总决赛三个阶段,在各阶段,参赛队伍须按照要求按时、合规地提交参赛作品。
1.作品提交规则
初赛:参赛者须按要求提交项目创意书及团队介绍,内容应包括作品参赛作品简介,参赛作品创意点、应用场景、工作原理、解决的实际问题、技术方案、开发排期、团队分工等。 复赛(区域选拔):参赛者须基于初赛创意完成作品的开发,提供作品说明书及作品可视化展示视频(3 分钟短视频)。全国总决赛:参赛者须通过现场路演汇报的形式,全方位呈现作品实现过程及最终作品。
2.作品评审规则
选题定位 20%
(1)创意与独创性
(2)落地转化可行性
社会价值 35%
(1)用户需求贴合度
(2)效率提升的明确表现
(3)市场价值及推广性
技术能力 35%
(1)技术综合能力
(2)平台的熟练掌握程度
(3)任务处理效果
材料规范性 10%
(1)模型源代码、注释的规范性及质量优良度
(2)资料齐全性,逻辑清晰性,重点突出程度
3.晋级规则
评审专家以竞赛专家委员会专家为主,秉持公平、公正的原则进行评审,竞赛组织委员会负责相关流程的组织和监督。初赛和复赛(区域选拔)均采取线上评审方式,全国总决赛采取
评审专家以竞赛专家委员会专家为主,秉持公平、公正的原则进行评审,竞赛组织委员会负责相关流程的组织和监督。初赛和复赛(区域选拔)均采取线上评审方式,全国总决赛采取现场答辩的评审方式。竞赛分中国境内七大赛区及港澳台、海外赛区(具体见“七、竞赛组织”),复赛结果公布时,将同时选拔出区域优秀参赛团队。各阶段晋级规则如下:
初赛晋级规则
根据各赛区报名队伍数量情况确定晋级比例,按赋能组和创新组分别推举复赛(区域选拔)晋级队伍。
复赛晋级规则
通过对参赛项目的综合评选,按赋能组和创新组分别评选出区域一、二、三等奖并颁发相应证书,获奖团队总数量不超过该区域提交有效作品队数的三分之一。在复赛(区域选拔)基础上选送不超过50 支参赛队伍进入全国总决赛。
全国总决赛晋级规则
按复赛入围队伍现场路演答辩情况评选出最终获奖名单,按决赛奖项设置颁发相应的证书及奖金。
四、奖项设置
本次竞赛的评审结果由竞赛专家委员会审定,并在竞赛官方网站公布。获奖证书由竞赛组织委员会统一印制、颁发,颁奖典礼在全国总决赛评审结束后进行。本次竞赛具体设置以下奖项:
1.复赛(区域选拔)奖项
复赛中,在统一评审各组别参赛作品基础上,分别产生各赛区、各组别的一、二、三等奖并颁发证书,具体奖项数量及名单由竞赛组委会根据各区域参赛队伍数量和作品质量确定。
2.全国总决赛奖项
全国总决赛中,根据最终成绩排名设置特等奖、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及优秀指导教师奖等,颁发证书及奖金(税前)。
具体奖项数量及金额情况如下表所示:
说明:竞赛专家委员会根据决赛作品情况决定是否设置特等奖,若不设置,该名额转为一等奖。
五、时间及报名安排
1.时间安排
2.报名交流方式
(1)登录“中国高校计算机大赛”网站(http://www.c4best.cn)或“人
工智能创意赛”竞赛平台(http://aicontest.baidu.com)报名。
( 2 ) 官 方 指 定 竞 赛 日 常 训 练 平 台 : aistudio.baidu.com ai.baidu.com/easydl。
(3)竞赛官方邮箱:aicontest@baidu.com。
(4)竞赛官方交流 QQ 群:1076524735。
3.其他
本次竞赛不收取任何报名费用,入选全国总决赛的参赛队员在决赛期间的食宿由竞赛组织委员会安排,往返交通费及其他费用自理。
赛项三:“中国高校计算机大赛——网络技术挑战赛”
赛项通知及规程:http://www.c4best.cn/datacenter/news/detail?id=532&path=%2Fdatacenter%2Fnews%2Fdynamicevents
一、竞赛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中国高校计算机大赛-网络技术挑战赛
英文名称:C4-Network Technology Challenge
面向对象:高等学校计算机类、电气信息类和其他相关专业本科学生与研究生
归属产业:互联网与信息产业
赛事品质:入选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全国高校学科竞赛排行榜”
二、竞赛目的
中国高校计算机大赛(China Collegiate Computing Contest,简称C4)由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教育部高等学校软件工程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教育部高等学校大学计算机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全国高等学校计算机教育研究会联合创办于2016年,2020年度第五届“中国高校计算机大赛”继续由全国高等学校计算机教育研究会主办。
“网络技术挑战赛”为“中国高校计算机大赛”的竞赛模块之一,目的在于适应网络技术与应用的快速发展,对接经济社会人才需求,促进学生在网络技术研究与设计、开发与应用方面的创新能力培养,促进相关专业的新工科人才培养与课程体系变革,促进创新教育范畴的产教融合、产学协同育人。
三、参赛对象
竞赛面向各高校的在校本科生以及研究生,以不少于2名、不多于6名学生组成的团队为参赛单位。团队所有成员在报名时按对参赛作品的贡献度自行排序。鼓励跨专业、学科与高校组建团队,鼓励境外高校组队参赛。每支团队可有1至2名指导教师,其中允许有一名来自企业。
参赛资格以学生报名时所具有的在校学籍为准,已毕业的学生不具备参赛资格。竞赛分为本科生和研究生两个组别,以所有成员最高学历作为参赛团队分组的依据。学生所在高校负责学生参赛资格的真实性与有效性,候选奖项的团队须提供所在学校开具的学籍证明材料。
四、竞赛内容与形式
竞赛采用作品赛,并分为创意(A)与攻关(B)两大系列。其中,创意(A)系列的作品主题、实现技术或平台由参赛团队自行确定;攻关(B)系列包括三个企业定制项目,分别参见附件一“B-EP1项目指南”、附件二“B-EP2项目指南”和附件三“B-EP3项目指南”,参赛团队自主选择参赛项目,并根据相应的参赛指南与要求进行作品的选题与实现。
(一)参赛作品要求
1.系列A的作品选题须至少关联以下网络技术范围之一:软件定义网络、物联网、工业互联网、网络安全、网络智能、云计算、网络数据分析,涉及网络系统的研究、设计、开发、部署或管理,或将相关技术用于解决经济社会各领域关注的应用热点或难点问题,鼓励体现学科交叉融合的作品选题;系列B的作品选题由组委会提供项目要求与指南,在此基础上由各参赛院校与队伍自主确定具体作品。
2.按不同竞赛阶段的要求,以相应的形式申报作品成果;作品最终为可用的网络系统、实物或软件,并在选题领域或主题、设计思想或方法、技术开发与应用等方面有一定程度的开拓或创新。
3.作品的主要研究、设计与开发工作由参赛团队成员承担完成,不存在任何侵犯他人知识产权的问题,且未曾在任何其他赛事中获得过全国性奖项。
4.作品必须不涉及不健康、淫秽、色情等违规(法)内容。
5.申报作品时必须选择作品相应的系列或项目,即系列A、项目B-EP1、项目B-EP2或项目B-EP3。
(二)竞赛阶段
竞赛分为三个阶段:资格赛、选拔赛与挑战赛。竞赛各阶段的作品与评审形式见表1。系列A作品的评价标准见表2,系列B作品的评价标准参见本规程附件中的相应赛项指南。
表2中,评分标准各个细项关注的指标为:
1.创意:设计理念、选题的创新性;
2.技术:所涉及技术的先进性、综合性与创新性;
3.应用:实用价值、市场潜力;
4.设计:技术路线、系统结构、用户界面;
5.效果:系统功能的有效性与复杂度。
五、竞赛评审与晋级办法
竞赛所有系列与各阶段的评审均由全国组委会组织进行。本科组与研究生组晋级及奖项名额按对应阶段两个组别参赛团队规模的比例进行分配。
(一) 系列A作品
1.晋级选拔赛
资格赛阶段根据参赛规模与评审成绩的排序确定晋级选拔赛的规模与作品名单。
全国组委会可定向邀请一定数量的高水平作品直接参与选拔赛,该部分作品不占用正常晋级名额。
2.晋级挑战赛
选拔赛阶段在确定各赛区的获奖名次与奖项后,每个赛区的本科组第1名作品和研究生组第1名晋级挑战赛(如果该赛区研究生组作品缺失,由本科组第2名作品递补),除此以外的所有作品按评审成绩的全国排序晋级,总数不超过选拔赛参赛作品总数的25%。
(二) 系列B作品
系列B的资格赛和选拔赛由全国组委会组织评审,并根据评审成绩及排序确定晋级选拔赛、挑战赛的规模与作品名单。
(三) 晋级后参赛队员与指导教师变更
资格赛报名成功后,不允许变更参赛团队成员组成,少于2人或多于6人的团队失去参赛资格。
每支团队的指导教师组成与顺序原则上不可更换,确有不可抗拒原因需要更换的,须在下一竞赛阶段作品申报开始前一周向全国组委会提交书面申请,在获得批准后生效。
六、竞赛的奖项设置
(一) 系列A的奖项设置
1.资格赛不设置奖项。
2.选拔赛的奖项按赛区单独设置,分别按照赛区参赛规模的10%、20%和40%比例确定一、二、三等奖。
3.挑战赛设特等奖1名,设一、二、三等奖若干,具体设置见表3。
(二) 系列B的奖项设置
1.资格赛不设置奖项。
2.选拔赛与挑战赛阶段的奖项与奖励依不同的企业定制项目(EP1/EP2/EP3)而独立设置。
3.选拔赛奖项按赛区单独设置,分别按照赛区参赛规模的10%、20%和40%比例确定一、二、三等奖。
4.挑战赛设一、二、三等奖若干,具体设置见表4。特等奖由全国组委会视第一名作品质量,决定是否设置。
(三) “英才计划”奖赏
1.所有报名B-EP1/B-EP2/B-EP3赛项的团队获得“软件定义网络”与“网络自动化测试”线上学习与培训服务。
2.晋级B-EP1/B-EP2/B-EP3赛项挑战赛的团队可获暑期“英才创新特训营”入营资格。
3.A、B系列晋级挑战赛的团队均可获得思科(CISCO)、思博伦(SPIRENT)、未来网络等行业企业或学术机构的英才招聘与推荐机会。
4.晋级挑战赛的作品可获创业或成果转移对接机会,挑战赛优秀作品有机会推荐参加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国赛。
七、竞赛时间安排
竞赛报名2020年4月启动,截止日期为2020年5月8日,各阶段的时间计划见表5。根据新冠疫情的变化,组委会可能会就相关时间进行必要的调整。若有调整,将通过大赛官方网站、公众微信号等渠道提前通知。
竞赛报名与分阶段作品成果申报均采用在线方式,请访问“中国高校计算机大赛-网络技术挑战赛”官方网站(http://net.c4best.cn)进行报名和作品申报。
报名参加资格赛不收取费用,也无需支出交通及食宿费;入选并参加选拔赛的作品每项收取报名费为500元,但无需支出交通及食宿费;挑战赛不收取费用,参加挑战赛阶段现场比赛的交通及食宿费用自理。(缴费方式详见大赛官网的本赛项竞赛规程)
赛项四:“中国高校计算机大赛——团体程序设计天梯赛”
赛项通知:http://www.c4best.cn/datacenter/news/detail?id=538&path=%2Fdatacenter%2Fnews%2Fdynamicevents
延期通知:http://www.c4best.cn/datacenter/news/detail?id=458&path=%2Fdatacenter%2Fnews%2Fdynamicevents
竞赛规程:https://gplt.patest.cn/regulation
程序设计能力是大学生利用计算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重要基础能力。为了推进该能力的培养,同时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其综合素质,丰富校园学术气氛,促进校际交流,提高全国高校程序设计教学水平,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教育部高等学校软件工程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教育部高等学校大学计算机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及全国高等学校计算机教育研究会于2016年创办了本项赛事,产生了广泛影响。第五届“中国高校计算机大赛-团体程序设设计天梯赛”由全国高等学校计算机教育研究会主办,将于2020年3月28日举行。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时间:2020年3月28日13:00-16:00
报到:参赛高校须在2020年3月28日9:00-11:30到各赛点报到
参赛费用:竞赛注册费为500元/队,会务费为150元/人。各参赛队的交通及住宿费自理。注册费、会务费缴费时间:2020年3月15日前。预期未缴纳参赛费用的高校视为放弃参赛。
缴费方式:请参赛高校将注册费、会务费统一汇入大赛指定的账户,并注明“天梯赛+学校名称”(汇款账户见大赛官网的本赛项通知)
竞赛组织机构,规程,赛点详见附件。报名方法,软硬件环境、时间、地点等具体安排将在竞赛网站上公布,网址为:https://gplt.patest.cn/
赛项五:“中国高校计算机大赛——华为云大数据挑战赛”
赛项通知及规程:http://www.c4best.cn/datacenter/news/detail?id=554&path=%2Fdatacenter%2Fnews%2Fdynamicevents
一、 参赛对象
本次大赛开设在校学生和在职人员两个通道,其中在职人员不占用在校学生晋级和奖励名额,具体见后面小节说明。
1. 在校学生队伍要求
大赛面向中国及境外在校学生(包括高职高专、本科、研究生),具体要求如下:
可以自由组队参赛,每个参赛队伍人数可为1–3人,参赛队员必须全部为在校生,允许跨年级、跨专业、跨校组队。
每人只能参加一支队伍(即个人参赛后不可再与他人组队参赛,或个人参加一个队伍后不可再参加另一个队伍),每支队伍允许最多有一名指导老师,指导教师须为在职高校教师。
参赛者报名时应具有在校学籍,已毕业的学生不具备参赛资格。
参赛选手应保证报名信息准确有效,报名时应在大赛报名页“备注”栏提供学信网的教育部学籍在线验证报告编号。
2. 在职人员队伍要求
在职人员是指在单位工作的非在校生,具体要求如下:
3. 禁止参赛人员
二、 赛制说明
本次大赛分为报名&组队、热身赛(可选)、正式赛(包括初赛、复赛和决赛)等阶段,其中热身赛的目的是帮助选手进行前期训练学习以及熟悉华为云大数据平台,由选手自愿选择报名并在华为云平台进行比赛;初赛均由参赛队伍下载数据在本地进行算法设计和调试,并通过大赛报名官网提交结果文件;复赛要求参赛者在华为云大数据平台上进行数据分析和处理,可使用平台提供的计算资源和工具包;决赛要求参赛者进行现场演示和答辩。
1. 报名&组队(4月17日 – 5月31日)
参赛选手须在大赛官网报名并且组队参赛(即使单人参赛也要组建单人队伍),大赛不收取任何报名费用。
大赛报名系统开放时间是2020年4月17日10:00,截止时间是2020年5月31日17:00。
大赛官网:
https://competition.huaweicloud.com/information/1000037843/bdc2020
大赛官方交流QQ群:
566353409 / 753413531 / 758344321
报名截止之后,不再允许添加或更改指导教师和任何队伍成员。如有中途退出情况,只允许在参赛队伍内部更换队长或删除队员。参赛队伍须应在决赛开始前向大赛组委会提交成员更换申请,由参赛队伍全部成员亲笔签名,经由大赛组委会审核后变更生效。
2. 热身赛(4月17日 – 6月1日,自愿选择参加)
热身赛要求选手基于华为云一站式AI开发平台ModelArts开发模型及提交评测,并使用华为云对象存储服务OBS以存储训练数据、代码、模型等文件。
热身赛的开始时间是4月17日10:00,结束时间是6月1日17:00,每个参赛队伍每天可以进行3次提交,系统立即进行评测并返回成绩。排行榜将选择参赛队伍在本阶段的历史最优成绩进行排名展示,实时更新排行榜。
特别说明:
3. 初赛(6月2日 – 6月30日)
参赛队伍可从大赛官方网站下载数据,在本地进行算法调试,并在线提交结果。
正式赛的赛题为“船运到达时间预测”,具体描述见大赛官网“正式赛题”栏目。
初赛A阶段:6月2日10:00 – 6月26日22:00,每个参赛队伍每天可以进行3次提交,系统立即进行评测并返回成绩。排行榜将选择参赛队伍在本阶段的历史最优成绩进行排名展示,实时更新排行榜。
初赛B阶段:6月27日10:00 – 6月30日12:00,系统将在6月26日23:00更换测试数据,参赛队伍需再次下载数据文件。初赛排行榜将选取参赛队伍6月27日起产生的成绩进行重新排名。
初赛截止时间是6月30日12:00,最多有110支队伍晋级复赛,晋级规则如下:
(1) 100支在校学生队伍:单独进行排名之后,初赛成绩排名前100名队伍将进入复赛,同时前10名队伍还将获得初赛奖励;
(2) 10支在职人员队伍:初赛成绩在所有队伍(包括在校学生队伍和在职人员队伍)的总排名中进入前100名,并且处于在职人员队伍的前10名;同时进入总排名的前10名队伍还将获得初赛奖励。
4. 复赛(7月13日-8月10日)
复赛参赛队伍需要在华为云大数据平台上完成数据处理、建模、算法调试、生成结果等,所有比赛数据不可下载,可使用平台提供的计算资源和工具包。
复赛A阶段:7月13日10:00 – 8月6日22:00,每个参赛队伍每天可以进行3次提交,系统立即进行评测并返回成绩。排行榜将选择参赛队伍在本阶段的历史最优成绩进行排名展示,实时更新排行榜。
复赛B阶段:8月7日10:00 – 8月10日12:00,系统将在8月6日23:00更换测试数据,参赛队伍应根据新的数据集提交模型(在线一键提交)。复赛排行榜将选取参赛队伍8月7日起产生的成绩进行重新排名。
复赛截止时间是8月10日12:00,最多有12支队伍晋级决赛,晋级规则如下:
(1) 10支在校学生队伍:单独进行排名之后,复赛成绩排名前10名队伍将进入复赛;
(2) 2支在职人员队伍:复赛成绩在所有队伍的总排名中进入前10名,并且处于在职人员队伍的前2名;
(3) 所有晋级决赛队伍的代码需要进行审核,审核不通过的队伍将取消决赛资格,其名额顺延到其后面的下一个队伍。
5. 决赛(8月下旬)
决赛将以现场答辩会的形式进行,晋级决赛团队需提前准备答辩材料,包括答辩PPT、参赛总结、算法核心代码。
决赛地点和时间安排另行通知,受邀参加决赛的选手在决赛期间的食宿由大赛组委会安排,往返交通费及其他费用自理。
三、 奖项设置
1. 热身赛奖项
大赛将提供100元华为云资源代金券,成功报名的参赛者可点击页面上方“领取”获得代金券(每位参赛者仅可领取一次)。另外,热身赛将设置以下奖项和奖品:
2. 初赛奖项
初赛最终排行榜的前20名队伍颁发初赛名次证书,初赛名次奖不区分在校学生队伍和在职人员队伍。
另外,对于初赛排行榜前20名中使用华为云一站式AI开发平台的参赛队伍,经过对其代码、模型和结果进行审核确认后,还将同时获得华为云颁发的“大数据之星”奖励证书。
3. 复赛与决赛奖项
大赛奖金池总额为30万元人民币,所有奖金均为税前金额。
另外,入围决赛参赛队伍的指导教师获得优秀指导教师奖,颁发获奖证书。
4. 周周星
自大赛公布排行榜之日起,正式赛的每周榜单排名前三名的参赛队伍将获得周周星。周周星以每周五中午12点的评分为准,取前三名,发放精美纪念礼品;对于前面已经获得周周星的队伍,不重复发放,名额按名次顺延。
5. 其他激励
招聘绿色通道:复赛排名前50的在校学生队伍可直接获得华为校招面试直通卡(即招聘省略简历筛选及笔试筛选阶段,直接进入面试阶段 ,2021年底前有效)。
赛项六:高校微信小程序应用开发赛
赛项通知及规程:http://www.c4best.cn/datacenter/news/detail?id=539&path=%2Fdatacenter%2Fnews%2Fdynamicevents
参赛对象
本次大赛面向中国及境外的高等学校在校学生(包括本科生、研究生、高职高专等),可以单人参赛或自由组队,每支参赛队伍人数最多不超过4人,允许跨年级、跨专业、跨校和跨赛区组队。
比赛说明
小程序:
本次大赛的小程序参赛作品应结合实际应用需求进行原创性的设计与开发,作品主题可在微信《小程序开放的服务类目》之内自由命题(游戏类目和匿名社交类目除外),但必须遵循微信小程序设计指南、开发标准和《微信小程序平台运营规范》等相关协议及规定。为鼓励参赛选手加入到校园信息化移动化建设中,创造服务师生的校园应用,特别增设企业微信校园应用奖。
小游戏:
本次大赛小游戏的参赛作品应是注册为“游戏类目”的小程序,参赛队伍应以“创造”为主题进行创作,结合科学、教育、文化、体育等多个领域创造出既有意义且好玩的小游戏。
大赛时间抽
2020.03.28-05.20 报名开始,启动宣讲
2020.05.21-05.29 小程序提交参赛作品
2020.05.21-06.30 小游戏提交参赛作品
2020.06.01-06.29 小程序赛区作品评审,入围赛区决赛队伍
2020.07.03-07.21 小程序赛区作品评审,入围全国总决赛队伍
2020.07.01-07.21 小游戏赛区作品评审,入围全国总决赛队伍
2020.8,具体待定 决赛训练营
2020.8,具体待定 决赛现场,颁奖典礼
奖项设置
小程序:总决赛现场赛的奖金池为50万人民币,所有奖金均为税前金额
特等奖:1支团队,奖金100000元及证书
一等奖:9支团队,奖金20000元及证书
二等奖:20支团队,奖金10000元及证书
企业微信最佳校园应用奖:2支队伍,奖金10000元及证书
优秀指导教师奖:30个人,证书
小游戏:总决赛现场赛的奖金池为34万人民币,所有奖金均为税前金额:
特等奖:1支团队,奖金100000元及证书
一等奖:4支团队,奖金20000元及证书
二等奖:15支团队,奖金10000元及证书
最佳创意奖:1支团队,奖金2000元及证书
最佳美术奖:1支团队,奖金2000元及证书
最佳技术奖:1支团队,奖金2000元及证书
最佳趣味奖:1支团队,奖金2000元及证书
最佳商业潜力奖:1支团队,奖金2000元及证书
优秀指导教师奖:20个人,证书
大赛报名
1.报名方式
登录大赛官网http://edu.weixin.qq.com/con-test
或者微信搜索“微信学院”小程序,完善个人信息注册,即可组队报名参赛。
2.加入大赛交流官网组织
学生在官网成功报名后,及时在后台扫码加入大赛企业微信官方组织,即可在微信中获取大赛重要信息,也可通过企业微信加入大赛组织,实现同赛区的跨校交流。